你的位置:山东物联网软件开发 > 物联网app开发 > 太极拳的松与柔

物联网app开发

太极拳的松与柔

2024-12-22 12:27    点击次数:127

天下武功

图片

图片

太极拳 招熟而懂劲·行拳若流水

图片

图片
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 

太极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保健与武术技击方面的实际应用。它以柔作为本质,也将柔作为运用的手段,核心理念在于以柔化刚。达到至高境界时,要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,这听起来颇为玄妙,实际上蕴含着深远的哲学道理。这也是太极拳难以被普通人轻易理解的原因所在。因此,任何违背了松柔这一基本原则的,都不能称之为太极拳,至少不是正宗的太极拳。太极拳以松柔为法则,也将松柔视为最高境界。可以说,松柔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。我们一生都在不懈地追求更高层次的松柔状态。普通人所说的“放松”,在太极拳中被称为懈,这是一种练拳时的弊病。熟睡时的状态就是懈,并非我们所追求的松柔。在太极拳中,除了高度的柔软之外,还需要稳、慢、圆、匀、整体协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多种要素相互配合。太极拳所要求的放松,是在尽可能减少用力的情况下,通过意识的引导,逐渐达到最大程度的柔软,这是一个由轻到松的过程。那些习惯于使用大力的人,永远无法体会到真正的松柔。对于松柔的理解,很容易出现偏差,实际练习中也会遇到很多障碍和歧途。真正的松柔,应该让人感觉柔软无骨,这才是正确的状态。从我们太极拳练习者的角度来看,大多数人都显得僵硬,不仅躯干不灵活,四肢也同样如此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柔软的训练,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硬力的缘故。如果我们把柔软看作是一种人人生而具有的本能,那么这种本能其实在婴儿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。然而,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影响,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得僵硬。学习太极拳,就是运用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,将已经僵硬的身体重新改造,使其恢复婴儿般的柔软和灵活。这既需要名师的指点,也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,更需要动脑筋去领悟。如果从小(大约十岁左右)就开始学习太极拳,那么天赋的柔软还未完全丧失,上述的第一次身体改造尚未完成,因此无需进行大量的返工工作。只需在原有的柔软基础上,继续提升柔软的程度和质量,无疑会培养出更多的太极拳高手。这既是当前高手稀少的原因,也是老年人难以学好太极拳的原因。太极拳所要求的柔软,是各个关节灵活之后相互巧妙配合、相互呼应的结果,并不是简单地要求腰部弯得多低或向后弯,而是要求全身的配合恰到好处。杨式和吴式太极拳都非常强调以柔克刚,在技击上讲究以一法应对万法,归根结底在于听劲。只有全身达到松柔状态,重心才会降低,应敌时的杠杆力臂才会更长,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。同时,自身也会更加稳定,触觉更加灵敏,听劲更加准确,才能做到化劲于无形、发劲令人难以捉摸,物联网app开发从而呈现出精彩的打击效果。可以说,太极拳中的一切巧妙之处和健身效果,都是由松柔衍生而来,或从松软状态转化而成。这既完全符合以柔克刚、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原则,也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,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不主张也不惧怕主观主义的手法(如擒拿等)。从理论上讲,这确实是非常高明的,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,很难达到合格的松软状态。因此,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高深莫测、难以学成。正因为它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果,一般人对其认识不足,便想走捷径。例如,有些人之前学过八卦掌,就试图将八卦掌融入太极拳中,认为这样会使太极拳更加厉害。同样地,学过炮捶、罗汉拳等其他硬功拳的人,也试图将它们融入太极拳中。结果导致太极拳的名目越来越多,如五行太极、八卦太极、罗汉太极等,使得太极拳的面目大变,真假难辨、名实不符,这是太极拳的不幸。对于外行人来说,假的太极拳往往比真的看起来更好看。但真正的太极拳是柔软的。因此,凡是有助于全身放松的方法,都能促进太极拳功夫的进步。而一切用力导致紧张的方法,都违背了“轻”的原则,对学拳是不利的。关于松与懈,拳谱上有句话说:“发劲须沉着松净”,“极柔软然后极坚刚”。可见,只有松得干净彻底,发劲的效果才会好。然而,局部的松柔相对容易实现,但要达到全身松柔均匀却非常困难。我们认为越松柔越好,这是我们长期练习拳架、梦寐以求且永无止境的目标。只有松得不够或松得不完整、不均匀才是问题所在,而不存在松多了的情况。有些人认为松多了就是懈,因此不敢去追求高度的松柔状态,他们的认识停留在半路上。他们主张五阴五阳、半软半硬的说法,认为纯柔无刚难以抵挡强敌。如果真是这样,“以柔克刚”这句话就应该改为“以半柔克刚”或“以半软半硬克刚”了!还有些人认为太极拳太软了没有什么用处,无法抵挡大力的进攻。于是他们干脆用硬劲来练太极拳,结果越练越硬,还自以为这是功夫深厚的表现。对于太极拳以柔克刚的原理,他们可以选择不闻不问、置若罔闻。这种主观主义的态度是不可取的。松柔是健康活泼的表现,它内含潜能而外表显得虚弱。这可能是一个深藏不露的陷阱;也可能是一个一触即发的地雷。而懈则是思想意识没有到位、用意不足或只松不圆、未能节节贯串的结果。它是一种无防御的虚弱状态,是缺点的暴露,正是对方进攻的突破口。我们不能将松与懈混为一谈,更不能认为松多了就是懈。经常进行推手练习的人都知道柔软和僵硬之间的区别。僵硬的状态就像全是骨头而没有肉一样。虽然大家都标榜以柔克刚的理念,但在实际的推手过程中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偏硬的甚至很硬。真正能够符合拳理、实践以柔克刚这一原则的少之又少。因此,当有人在为太极拳近年来的普及成果而沾沾自喜时,也有人在担忧其质量的日益下滑。虽然这种担忧可能有些杞人忧天,但提倡太极拳的人确实应该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的问题,这已经刻不容缓了。

图片

您的支持· 我的坚持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山东物联网软件开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13-2024 云迈科技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