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阅读的特点(七)——“情”与“志”之二

 88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12-21 16:54

前文讲,“志”,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、抱负、追求、品格、情操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等。

文章僧命达,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古时诗人命运的失意与诗篇的辉煌。李白、杜甫自不必说,其他诗人,绝大多数也没能逃脱这句话的魔咒。

命运的失意,准确说,是诗人仕途的失意。前面我们讲,古代诗人的人生出路,除了作官当官,基本没有第二条。仕途失意,就是壮志难酬、理想难达,但几十年圣贤书熏陶下的诗人,世界观和人生观早已被圣贤书塑造,不可能像实干家、野心家那样没有底线、不择手段地追求权位、谋求高官。

孟浩然说,“端居耻圣明”,却又“欲济无舟楫”。有理想、缺手段,想进步、缺门路,有理论、缺干才,说的就是古诗人。作官与作诗,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。诗心追求品格、操守,仕途强调务实、圆滑。既要追求理想、抱负,又要保持品格、操守。诗人注定不得“志”。

不得志、被流放,是诗人的常态。不得志,心情就很苦闷;苦闷多了,心就敏感,就容易多想。被流放,内心就很孤独;孤独多了,就很思乡。孤独、苦闷、敏感、多想、思乡,构成了诗人情感的主基调。

孤独、失意,及由此产生的苦闷、思乡,以及放不下的品格、操守,构成了古代诗篇的主情绪。

我们读的绝大多数诗篇,都逃不出以上六个方面:孤独、失意、苦闷、思乡、品格、操守。其中,孤独、苦闷、思乡,指向的是“情”;失意、品格、操守,指向的是“志”。

“情”与“志”,是联动的。

我们总结口诀:孤苦易思乡,物联网软件开发价格失意守品格。【孤独、苦闷、思乡,失意、操守、品格】

掌握了六个方面的主情绪,要读懂诗中的情感、志趣,就容易多了。比如下面这首诗:

宿建德江

孟浩然

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

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
这首诗,有一个诗眼:日暮客愁新之“愁”,点明了诗人的情感。但这个“愁”具体是什么情感,诗中没讲。

标题“宿建德江”,诗人夜宿于建德江这个地方。逐个代入上面六个方面的情感,很容易判断,诗人的“愁”就是远离故乡、独自一人的孤独。

如果单看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,夜幕之下、野外空旷,江面清澈、只有明月。没有任何一个字或词暴露诗人的情绪。这个场景,既可以是恬淡的、美好的,也可以是孤独的、寂寞的。但结合日暮客愁新之“愁”,则这个场景就是孤独的、寂寞的。

当然,除了上述消极的情感情绪外,很多诗中也会有积极的情绪。积极的情绪,是很容易从诗句中反映出来的。

比如:

咏 柳

贺知章
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
同学们先别管这首诗中,诗人具体是什么心情,只要能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情绪情感是积极的、不错的,就好了。以后我们再进行具体解读。

学习读诗,很容易陷入诗中、迷失其中,难以自拔、不知所措;需要跳出来,从整体上把底层逻辑和道理原理搞清楚、想清楚,可能会取得意料之外的理解跃迁。

不管具体的诗篇,诗人写咏物诗的底层逻辑和道理原理是什么?

读者们可以思考一下,后面我们将进行分析。

如果您读到了这里,内含大概对您有价值,请你别望了给读写侠随手点赞、转发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